论文案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首页>>教育科研>>自主建构>>研究成果>>论文案例>> 文章

建构案例

发布时间:2023/11/24 16:01:59 作者:谢群 浏览量:

活动背景:

在《可爱的动物》的主题背景下,要求我们提供给幼儿认识动物、观察动物和饲养动物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动物的不同特点和生活习性,萌发爱护动物的良好情感。在活动前期的调查中,幼儿知道很多动物的名字,对动物的基本特征有一些的了解,例如:长颈鹿的脖子是长长的,大象的鼻子是长长的,老虎喜欢吃肉等等。通过谈话,幼儿能较完整地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等等。而在科学活动《动物找家》中,幼儿们能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环境,例如:鱼的家在水里,小鸟的家在天空,蜗牛的家在背上等等。但对于大象、长颈鹿、狮子的家,幼儿的回答都是动物园。幼儿们都表示自己去过动物园,在动物园中见到了很多小动物,小动物们的家就是动物园。因此根据主题活动中建构区的活动内容,我给幼儿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他们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搭建一个家。活动前我与幼儿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聊了聊他们各自想给哪个动物搭建房子?需要怎么样的房子?它有怎么样的特征?

案例1:第一次搭建动物的家。

区域活动,莀莀、诗诗、琪琪、霖霖、禾宇来到了建构区,莀莀在角落里肚子搭建,用基本块、二倍块搭建了一只长颈鹿,并用8块基本块积木将长颈鹿围了起来,并用基本块加高。诗诗问莀莀:“莀莀,你在搭什么呀?”莀莀转头说:“我在搭长颈鹿的家呀,你看这是一只长颈鹿。”说完便指了指搭建的长颈鹿。“哇,真好看,长颈鹿的脖子长长的。”诗诗蹲在莀莀身边看着莀莀的搭建。“对呀,长颈鹿的脖子长长的,所以房子要搭的高高的”莀莀边说边在叠高。周围的孩子们听到莀莀的话,叽叽喳喳地说着“我要搭狮子的家,我喜欢大狮子。”“我也要搭长颈鹿,它有长长的脖子。”“我要搭大象的家,大象可喜欢水了。”5名幼儿分别找了个地方独子搭建,偶尔能听见孩子间的交流。30分钟后音乐响起了,孩子们起身四周看看,收拾积木,霖霖:“你搭的是什么动物的家啊?”禾宇:“我搭的是狮子的呀。”“我看不出来。”霖霖皱着眉头说:“都盖住了,我看不出是谁的家。”说完霖霖、禾宇都看着搭建的房子,皱着眉头回到了教室。

 

 

解读跟进:

搭建中莀莀明确了自己的搭建目标,搭建长颈鹿的房子,知道长颈鹿的脖子长长要给它搭一座高高房子。在幼儿的交流中,能看出幼儿知道了一些动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例如:大象喜欢水,长颈鹿的脖子长长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交流是较少的,而是独自的搭建,并没有相互间的合作。在活动的最后霖霖看着禾宇的房子问“你搭的是哪个小动物的家?”、“都盖住了,我看不出是谁的家。”两名幼儿皱着眉头离开。

教师的策略:

1.请幼儿分享今天的区域活动,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表扬幼儿活动中的闪光点。

2.请幼儿说一说在活动中的困惑,如果幼儿不能明确说出自己的困惑或者困难时,老师可以将活动中的问题已疑问的方式提出,请幼儿讨论解决办法。

教师反思:

区域交流中,幼儿能说出自己在哪个区域玩、做了什么,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可能是不经意间的,或是幼儿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遇到困难,所以在交流分享环节我要做的就是引导幼儿去说出自己的困难或者困惑,让幼儿共同去讨论,说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案例2:第二次搭建动物的家

9:42,小宝、莀莀、霖霖、帅帅、禾宇聚集在建构区,小宝进行分工说道:“莀莀,你搭建长颈鹿的家。霖霖,你搭建狮子的家。帅帅,你搭建老虎的家。禾宇,你搭建大象的家。”分配任务后,幼儿各自选择了一处开始搭建。9:45莀莀一边搭建一边念叨着:“长颈鹿的房子要高一点。”禾宇说:“大象的家要大一点,还要有水,大象会喷水。”砚博扭头说:“我搭的是猴子的家。”10:00帅帅、禾宇搭建好房子后去美工区绘画动物。小宝、莀莀、砚博在用单元积木平铺道路,霖霖将房子拆了又搭、搭了拆,来回了两次,霖霖:“我不知道自己搭的是什么动物的家了。”10:14霖霖还在考虑搭建什么动物的家,小宝停止铺路,开始帮助霖霖,没有说要搭建什么动物的家。莀莀拿着纸、笔在建构区的柜子上开始画地图。10:20帅帅、禾宇将画好的老虎、大象剪下来贴在了房子上,用雪花片拼插花朵。小宝收拾搭建时散落在各处的积木。

解读跟进:

活动的一开始,幼儿们进行了分工,小宝给每位幼儿分好了搭建任务。结合上一次活动提出的解决方案,幼儿很明确的知道要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目标性比较强,达成度较高。其中莀莀、禾宇和很好的抓住动物的身体体征和生活习惯,根据动物的身体体征和生活习性来搭建适合动物的房子。例如:大象的家要大一点,还要有水,大象会喷水等。整个活动能看出幼儿的分工明确,是带着任务和目的去进行建构活动的。活动中有的幼儿在画小动物,有的幼儿铺设道路,有的幼儿在绘制地图,还有的幼儿在收拾整理积木,幼儿间是在相互帮助的,共同来完成这次的简单。

教师的策略:

1.与幼儿一起回顾了之前的交流内容,知道大家提出的解决方案为绘制地图与粘贴动物的照片。

2.请幼儿分享今日的建构活动,介绍自己的活动内容,提出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遇到的困难,请其他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

3.重点介绍解决方案在活动中的实行情况,例如:请莀莀介绍自己所绘制的地图。

教师反思:

结合之前的活动,幼儿能主动、明确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前期的活动经验,幼儿能积极动脑想出解决方法。我作为一位旁观者去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将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说、去想,同时去实践自己的解决办法是否可行。共同讨论新问题和解决方案,总结幼儿的所说所想,明确幼儿的活动目标。

案例3:制作设计图后的搭建(11.28)

之前幼儿有过设计桥梁的经验,所以9:53莀莀、帅帅、小宝、禾宇等聚在一起讨论设计图。莀莀说:“大门在这里,你们要搭什么动物的家?”帅帅:“从大门这里,往这边,我要搭小猴子的家。”小宝:“这里往这边,是狮子的家。”檬檬:“我要搭小猫的家,和狮子的家在一起。”禾宇:“我也想搭猴子的家。”莀莀:“我从猴子这条路走,我要搭熊猫的家。”画好设计图后,幼儿并没有看设计图,而是分散各角落开始搭建。10:15设计图在一边,期间没有幼儿看过设计图,幼儿的搭建与他们的设计图有出路,于是我问道:“莀莀,你搭建的是哪个动物的家呀?”“熊猫的呀。”莀莀抬头看着我,“那边是哪个动物的家呀?”我指着莀莀旁边的房子问道,莀莀抬头看着我。我又问道:“你们的设计图呢?可以拿出来看看。”莀莀拿着设计图看了30S,皱着眉头看着我。我笑着说:“你可以站在大门那里看一看,看看你们的搭建跟你们的设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莀莀拿着设计图站在大门处,看一眼设计图看一眼建构图,用手指着说:“这里是狮子的家,不对,猴子的家在这里。长颈鹿的家是直线过去。熊猫的家是从猴子家那边过去的。”帅帅看了看设计图:“不是直线,是从猴子家转弯过去的。”在莀莀的指挥下,幼儿们将搭错的动物的家推到重新搭建房子和路。

解读跟进:

区域活动前回顾了昨日的区域交流内容,跟进昨日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幼儿再一次进行新的尝试,在搭建之前先做好设计,在根据设计内容进行搭建。从与莀莀的聊天中可以了解到,虽然幼儿知道了设计图,但是设计图到底是什么,孩子们并不是很明白,这一点从孩子们的活动过程可以看出:独自分散搭建和后来的重新搭建都可以看出,孩子们并不了解设计图的作用。在设计图的制作和后来的听从指挥共同搭建中可以看出,幼儿间的合作,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在发现问题之后能够共同努力去解决问题,相互合作进行调整,最终完成了本次的建构活动。

教师策略:

1.提供活动照片,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活动,介绍设计图和活动步骤。

    2.引导幼儿说出活动中的遇到的困惑。

3.以游戏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搭建,活动中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师反思:

活动中,幼儿带着任务去制作的设计图,但是呢他们对设计图并不是很理解,所以还是分散着自己搭建。因此我介入了幼儿的活动,提示他们去看一下设计图,这时幼儿发现了了问题所在,幼儿开始根据设计图去调整自己的搭建,调整整个搭建的布局。当幼儿没有发现问题存在时,我们可以适时适当地去引导幼儿发现,并去解决问题。

案例4:还需要什么?怎么做?

故事1:名字的由来

禾宇:我觉得我们搭建的是动物园。我去过动物园。

老师:你们去过哪里的动物园?叫什么名字呀?

小宝:我去过南京的红山动物园。

帅帅:我去过淹城野生动物园。

莀莀:我去过苏州的动物园,但是我不知道她加什么名字了。

老师:禾宇说大家搭建的动物的家像一座动物园,你们觉得呢?那动物园还需要些呢?

小鱼儿:我们要给动物园取个名字。

 

 

 

 

 

檬檬:我取得名字叫安全游玩动物园,因为安全第一。

波仔:我的叫金坛动物园,因为我们是金坛的。

萱萱:叫北京动物园,我去过北京动物园,里面有许多小动物。

琪琪:我取的名字是快乐动物园。因为去动物园玩会很快乐。

柠柠:我取的名字叫快乐游玩动物园。因为很快乐。

经过小朋友的介绍,和其他幼儿的投票,最终“快乐动物园”成为了我们动物园的名字。

故事2:动物的房子

老师:你们在动物园看见过哪些动物呢?它们房子是什么样的呢?它们都在做什么呢?

小宝:我看见过长颈鹿,里面有四只长颈鹿,它们在吃树叶。

莀莀:我在动物园看到过熊猫,里面有栅栏,还有熊猫喜欢吃竹子,里面有两只熊猫。

帅帅:我看到过狮子,它有一个小房子,狮子喜欢吃肉。

小鱼儿:我看到的是金丝猴,有许多的,它们会爬树会爬山,它们住的地方就有山,还有栅栏。

禾宇:我看到了一只大象,有水池、石头、围栏,大象在里面玩耍。

 

 

 

 

 

 

故事3:动物园的大门

老师:动物园了还有什么呢?

琪琪;有吃饭的地方,还有大门。

老师:动物园的大门是什么样的?跟我们幼儿园的大门一样吗?

莀莀:不一样,动物园的大门上有动物。

帅帅:还有树叶和花,是半圆的。

 

 

 

 

 

 

 

教师的反思:

幼儿的搭建越来越有趣,越来越丰富,从小动物的家到动物园,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幼儿结合了自己生活经验,一步一步地去完善动物园的搭建。幼儿从不知道做什么,到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应该怎么去做,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成长,而我做的就是坐在一旁看着他们的成长。

反思与总结:

在《快乐动物园》一系列的建构活动中,给予了我很多的感触,曾经的我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时是非常盲目的,不停地翻着《指南》,看看幼儿的活动能达成其中的哪一项目标,每一次的观察是没有目标的,有一些随性。但是在这次的活动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留意了幼儿搭建后的一个问题,引导幼儿抛出问题后—讨论解决方法—带着解决方法去搭建—适时的介入—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我的观察不在局限于幼儿间的交流,更多是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幼儿去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制作计划,引导幼儿集思广益的集体搭建,带着目的、带着任务、带着计划去完成。《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中指出“评价”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assidere”,意思是“坐在一起”。“喜欢儿童,与他们坐在一起,出于不同的目的观察他们的行为,这才是真正的与幼儿’坐在一起’的含义。”

和幼儿坐在一起,静静地看着他们的活动,发现每次活动中幼儿小小的优点,站在幼儿的角度,融入幼儿的活动,告诉自己我是他们一员,用幼儿的视角去看待整个活动,当他们快乐的沉静在自己的活动中时,和他们一起快乐;当他们困惑自己的活动时,和他们一起困惑问题,一起去寻找解决方案。坐在一旁,微笑,微笑着去迎接他们每一次的成长。

 

 

1.李季湄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1日第一版

2.盖伊·格朗兰德、玛琳·詹姆斯,《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第1版。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金城镇元巷路99号 电话:0519-82332656

版权所有 常州市金坛区金城镇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